在上世纪末,乍浦路这条老牌美食街一度顾客盈门,“大哥大”声声,甚至“还有迎宾小姐侍立两厢”。如今,路上有规模的饭店已屈指可数。业内人士称,乍浦路或将转型少油烟的“轻餐饮”,为周边商务楼服务。
沪上酷暑。乍浦路一家4层酒店内,张茵(化名)正给客人结账,6个人,有鱼有肉有干锅,350元,实惠!但那是整个店唯一一桌。
而在上世纪末,这条老牌美食街一度顾客盈门,“大哥大”声声,甚至“还有迎宾小姐侍立两厢”。四川北路相关部门一份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的百家餐饮剩下不足四成。记者走访发现,老牌子剩下不足一成。
上述负责人说,乍浦路或将转型少油烟的“轻餐饮”,为周边商务楼服务。同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施建刚教授说,乍浦路无论是地理坐标,还是经济效益,都必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路。
正在转型中的虹口区,或许是这条传统美食街下一站的起点。
“模子菜”:成于时代兴于地段
乍浦路,成于时代,兴于地段。着眼地图,这条马路在虹口区西南角,东接海宁路、南逢吴淞路、北临外滩、西通四川北路。
上世纪90年代初,如此位置可谓得天独厚,被认为仅次于南京路、淮海路。
作为“美食街”,乍浦路首次在媒体出现是1992年底。一篇报道提及:有1家开张才两个多月的“王朝海鲜楼”,顾客要怎么吃就怎么吃,要吃什么菜,就烧什么菜。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上海人把这叫做“模子菜”。
此后,不少媒体津津乐道于乍浦路的一个个热闹夜晚: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从海宁路到另一端天潼路,霓虹灯铺天盖地,大放异彩。
1993年《解放日报》头版报道,乍浦路店面房平均每平方米为4.03万元。当时,房产界权威人士对采写记者说,小小的乍浦路可谓“寸土寸金”。
1999年,本市首批10条商业专业特色街评出,乍浦路赫然在列这条马路攀上了自己声名的顶峰。
无疑,乍浦路是那个时代一座城市“经济地理”的符号。
美食街:“老牌子”剩下不足一成
如果不细看,你一定会错过张茵所在酒店门口“营业中”这块小招牌,误以为早已关张。在这幢门面有些老旧的4层小楼,推门而入,眼前充满上世纪90年代上海酒店的特质:“螺蛳壳里做道场”。大堂狭隘,却放着三四张圆台面、1个大冰箱、1个立式空调。
扶梯边上,是一格格鱼缸,现在空空荡荡,取而代之的是冷藏海鲜的大冰柜;门口柜面,有一部欧洲复古电话机。当年,这些全是有钞票人装潢的首选。这个中午,本应是生意正好的时段,大堂里却只有一桌客人。
尽管如此,张茵仍不失殷勤,随时伺候,点菜、叫菜、催菜、结账、买单。
这是这家酒店在乍浦路第27个年头。当年,安徽姑娘张茵还是服务员。至今,她仍记得酒店当年的火爆,“醉蟹每天早上腌几十只,晚上全部卖完。生意最好一个晚上"翻3次桌子",1个月能赚100万”。
现在,当年的竞争对手逐一消失。当年名噪一时的国旺大酒店楼上改住房,楼下成水果店。
市研究机构实地调查发现,乍浦路159个网点,其中餐饮62家,占比不到40%,最辉煌时,这一比例几乎是100%。晨报记者不完全调查,剩余62家中,经营10年以上的老牌餐馆只剩10家左右,其余都是小吃店,卖米粉、汤包、拉面、奶茶、炸鸡。
小吃店:“白领食堂”的生存困惑
新炳记蚝庄是一家两个多月前开张的广式餐馆,每天11点半是一个分水岭,此前,店堂里甚至没有一个食客,一到这个点儿,人开始增多,门口甚至还有不少白领排队。到了下午1点,人又散去,“新炳记”就如同灰姑娘一样,又变回一家安静的小店。
此后,一直到晚上打烊,只听到自行车打着铃,在稀少的人群中穿梭来穿梭去,炸油墩子摊的阿婆,等着人来买。“都是附近两幢商务楼内白领来吃午饭啦”,“新炳记”的彭老板略瘦,操一口广东普通话。他说,周末基本就没有食客了。
这个汉子不知道的是,10多年前,这里的热闹和冷清完全颠倒,周末和夜晚才是乍浦路美食街的灵魂。
还有一个问题让人困惑:2001年《解放日报》报道:饮食服务业的油烟、噪声、泔脚等已成为投诉热点,特别是乍浦路、黄河路等老城区美食街。当时,酒楼老板因为发展需要,协调迁出100多户居民。
现在,小吃店只能让自己“迁出”。比如路上一家停业转让的桂林米粉店,老板李伟(化名)来自广西南宁,“我在上海有好几家米粉店了,都挺好的,就这家开不下去”。
李伟说,小店不久前遭到投诉,理由很合理:油烟重,影响居民生活。双方争执不下,最终米粉店停业转让。李伟说,前前后后像咸菜骨头饭这样的小店都在这个门面上开过,都不到半年就转让了。
乍浦路,到底该怎么走?
“轻餐饮”:或许是乍浦路的新起点
乍浦路曾一度试图转型,但没有成功。
餐饮业行家分析,乍浦路的水电供应和排污设施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卡”住了饭店酒楼的“喉咙”,扩大厨房要受限制;其次,道路狭窄,缺乏停车场,到美食街吃饭,常常考虑停车问题。
四川北路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随着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力度的加大,传统美食街的没落是一种必然。
事实上,乍浦路的未来,依然应着眼于它的地理坐标。今年7月,虹口区有关领导在接受晨报专访时说,四川北路正在华丽转身。全长3.7公里的四川北路形成了连续不重复、各具特色的的商业布局:北区段分布运动休闲组团、文化游乐组团;中区段分布百货购物组团、时尚体验组团。
对此,施建刚教授支招,乍浦路打造川味一条街、海鲜一条街,或者走快餐形式都行,但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类似少油烟的咖啡馆、快餐店的“轻餐饮”模式,或许是乍浦路下一站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