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中式快餐的冷链标准化供应。台湾人贺光启推出的“吧台式火锅”呷哺呷哺,在翻台率大幅“提速”的同时,也让火锅成功加入了快餐的行列。
始创于1998年的呷哺呷哺,是一家外商投资的吧台式中餐涮锅连锁企业,历经近10年,目前在全国开设200余家连锁火锅经营门店,几乎每个店,如果赶着饭点去,你都得耐心排队。
强大的后台是其成功的关键,除了ERP系统、中央厨房配送中心外,农餐对接也正巩固其核心竞争力。
12小时内上餐桌
“赶时间,赶时间,真没空和您聊,4小时以内必须送到他们的配送中心。”呷哺呷哺固安蔬菜种植基地顺斋合作社的高立新,边忙着组织搬运边对记者说,“我们送到他们的配送中心,他们验货后,直接进入保鲜库,然后根据各个门店的用量统一配送,从采摘到上餐桌一般不会超过12小时”。
面积上千亩,温泉水育种,每天供给一二十吨、四五种蔬菜的固安蔬菜种植基地,只是呷哺呷哺的基地之一,山东、内蒙古等地也有其重要的原料基地,包括内蒙古的牛羊肉、山东的蔬菜,其中山东的蔬菜占了其采购总量的很大部分。
“对呷哺呷哺这样的连锁餐饮企业来说,搞农餐对接是必须的,首先,我们要控制农残等,保证食品安全,其次菜的新鲜度、大小规格要标准化,以保证菜品的质量稳定。”呷哺呷哺副总裁富宇对记者表示,“另外,也有利于锁定成本,稳定供应。我们采购的蔬菜价格在春节以及南北蔬菜换季的时候一般比市价低,但在蔬菜集中上市的蔬菜价格低迷的时候,我们收购价又比市价高。”
“去年3月,蒿子秆的地头收购价跌到几分钱一斤,我们还是按签约价格几块钱一斤收购,这个价格比市场价都高。但同时,市场价涨了,我们的收购价也不用跟着涨。”呷哺呷哺采购总监槐涛介绍。
不光供应量、品质有保证,基地直供还降低了20%成本。批发市场随行就市,而“农餐对接”全年都是均价,一般不受市场涨跌影响,只有在价格涨跌很厉害时,才会相应上下浮动。“为了保证农户利益,价格涨得厉害时,我们也会在合理的范围内,向上浮动。”富宇表示。
菜贱伤农去年屡屡发生,但固安顺斋合作社的农户却尝到了旱涝保收的好处。“我们和呷哺呷哺一般一年一签协议,价格早已谈定,成本加成,旱涝保收。就是结款周期稍微有点长,一般是65天。”高立新表示。
工厂式管理
从地头到餐桌,呷哺呷哺建立了一整套的工厂式管理控制体系。
“你看看我们这些棚,每个棚的蔬菜都处在不同的生长周期,所以我们总有菜可以采摘,今天采摘这边几个棚,下次采摘另几个棚。所以供应很稳定。”富宇在参观时向记者介绍。
在质量监控上呷哺呷哺也有自己的一套。
晚上7时刚过,一辆厢式运输车开进呷哺呷哺配送中心大院。两位质检员从车上随意挑出几箱菜,开始查外观。质检员拿起一个冬瓜转着圈摸:“瓜菜要求个头儿匀溜,外观要平整,不平的削不干净皮。”
按照规定,质检员先抽查10%的产品,叶菜要看长短是不是一致,比如菠菜长度要在25厘米至30厘米之间,再看叶子有没有黄边、虫眼,如果不合格就扩大范围再抽查10%。
质检员小徐拿起两棵大白菜,各揪下一片菜叶,又拿起两根白萝卜,切下1元硬币大小,全部都放入塑料袋封好,拿到实验室检测农药残留。
品质管理部经理王昱将采集好的蔬菜样本放到烧杯里,滴入试剂……若干步骤完成后,放到检测仪器上。等待结果的时候,她向记者介绍,只要检出农残超标,整批菜全退。半小时后,反应仪指示出实验结果,从色差上看,这批样本全部合格。
“我们采用‘三三制’模式监控原材料的品质,从种子到端上桌的菜,全程质量监控。”呷哺呷哺采购总监槐涛介绍,“三关”,产地关、收货加工关、店铺现场操作关;“三跟踪”,产品源头跟踪、物流时间跟踪、产品转移交接跟踪。基地按照品质要求种菜,使用统一的农药、化肥,棚内有视频监控,温度、湿度电脑监控,信息实时传到办公室。采购、品质管理人员每隔一两周就去基地巡查。种植过程中,基地还要不断自检农药残留。
呷哺呷哺门店渐成规模,使得配送中心能低成本运营,而农餐对接则保证了供应链的稳定,也降低了采购成本。
呷哺呷哺已经完成发展的各项积淀,将迈入稳健快速的发展阶段。
呷哺呷哺经营特色:
● 吧台式就餐布局,可以比传统火锅店增加30%的顾客容量。
● 大众化营销,薄利多销,快速周转,平均翻台率能达到7。
● 自建加工厂,传统秘方与现代工艺结合,口味独特又健康。
● 标准化采购,所有原材料均采购一级或特级产品,基地化采购。每日逐项农残检测。
● 标准化配送,由中央厨房、加工中心、冷库、配送系统组成的配送中心完成。
● 标准化售卖,每份菜品的数量、规格、摆放全部实行标准化。
(湖南美食网 www.zghnc.com 提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