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收藏本站 | 
湘行天下厨政管理团队,湘菜名师,湖南名店

 美食新闻

中国饮食文化已成为主流文化

信息来源:中国烹饪协会    发布时间:2012/6/12 7:18:48    浏览:1940

——众多专家热议《舌尖上的中国》

    由中国烹饪协会联合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主办、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承办的《舌尖上的中国》饮食文化研讨会于6月7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国烹饪协会苏秋成会长,《舌尖上的中国》执行制片人朱乐贤、执行总编导张铭欢,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邢颖以及专家委员会部分在京委员、《中国商报》等媒体记者共计20余人出席会议,并做了深入研讨。


苏秋成会长致辞

    苏秋成会长在致辞中强调,作为全国餐饮行业组织的中国烹饪协会,坚持以“继承、发扬、开拓、创新”为工作指针,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工作的重要地位,积极配合各级政府机构,团结各级行业协会,带动众多餐饮企业,做了大量行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推动了行业文化建设和餐饮产业共同发展。近年来,协会逐步调整工作思路,在以服务为导向的奋斗目标中,不断发挥社会团体在专业领域、引领行业中的力量,逐步巩固和扩大行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地位和作用。他介绍,配合《舌尖上的中国》弘扬饮食文化,只是协会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具体工作,今后协会仍将以促进行业文化建设为已任,一如既往地在餐饮行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方面再创佳绩。2010年春节期间,央视科教频道采纳协会的建议,从全国挑选了10个最具影响力的厨艺世家,拍摄并播出大型纪录片《美食世家》同样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今年,协会将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年度六项核心业务之一,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苏秋成会长表示,《舌尖上的中国》有了良好的开端,中国烹饪协会将努力探索弘扬饮食文化的新路径,不断顺应社会潮流,让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饮食文化洒满人间,适迎老百姓的需求,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语、看得明白的画面来广泛的表达和传递。

    朱乐贤代表央视纪录频道和《舌尖上的中国》剧组以及总编导陈晓卿先生,对研讨会的召开和中国烹饪协会所做的工作表达了谢意。他在介绍节目制作的初衷和前期的想法时透露,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美食类节目是纪录片的重要类型,2000年在制作《味道中国》节目的时候就有一个想法,制作一档相当高端的美食节目叫做《行走的餐桌》,介绍各地美食。时隔十年,2012年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大家感觉机会来了。陈晓卿老师策划,在中央电视台申报了一个选题,当时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后来觉得这个名字不是很好,又进行了调整。这个项目在2010年4月开始启动,先后召开了多次会议,摄制组反复讨论,通过中国烹饪协会请了很多专家讨论,并且在协会组织下召开了座谈会,与会专家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特别是后来在节目拍摄过程中,不断地麻烦中国烹饪协会寻求专业支持,同时中国烹饪协会联络众多的地方行业协会、餐饮企业和专业人士给拍摄工作提供了大量便利条件。这个片子里很多地方都吸收了中国烹饪协会的建议,因此片尾特别鸣谢了中国烹饪协会。他说,以往的美食类节目类似于导游类节目,换一个地方介绍一道菜,感觉就是生活服务类节目,不能呈现更多地美食文化。这次就是希望制作一部高端的、接地气的美食类节目,所以《舌尖上的中国》在展现中国文化的同时,还有一个目的是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变化的中国。《舌尖上中国》能够获得如此高的社会影响力,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几点:第一、接地气,和普通百姓联系在一起,和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第二、用中国的味道营造了五十多个精采的故事;第三,美食与中国人的气质联系在一起,从一个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坚韧、勤劳;第四,拍摄了八十多个地方,在有限的篇幅里尽可能展现中国饮食的文化。


朱乐贤

    著名学者、原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编审赵珩先生系统总结了《舌尖上的中国》特点、意义和贡献。他说,该片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的敬畏、对祖先的敬畏,对生活的敬畏,都使人回归一种难得的平实与质朴;而对饮食文化的审视,也重归最理性的冲突,所以说,《舌尖上中国》以平实和质朴赢得了观众,犹如一丝清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他认为《舌尖上的中国》依然有一些可以拓展的空间。比如介绍五味之首的“盐”、五味调和的“和”,都可以深入下去。整体来说,《舌尖上中国》无疑是近年来一部优秀的电视片,引起的轰动绝对不是偶然的!


赵珩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王美萍教授从教育者的角度,谈了《舌尖上的中国》以小见大、以舌勾魂将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核心展现出来,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价值观体现出来。她认为该片的教育意义很大,并且对烹饪专业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职业自豪感提升有很大帮助,对社会各界正确看待烹饪高等教育也有积极意义。《舌尖上的中国》引起了一些新的思考,希望这些思考可以推断美食文化的持续传播,在不同角度形成共鸣。


王美萍

    中国烹饪大师、北京饭店行政总厨郑秀生从专业人士的角度,谈了《舌尖上的中国》给年轻厨师带来的震感和启迪。


郑秀生

    中国社科院依绍华副研究员认为,该片体现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工业化文明的结合。通过该片,可以反思老字号餐饮企业如何平衡好传统手工制作和现代工业化、流水化生产之间的关系。

 
依绍华

    河北师范大学冯玉珠教授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该片带来的视觉冲击、文化影响、社会意义,以及激活餐饮市场消费的力量。


冯玉珠

    中国商报社社长范识宇先生在书面发言中建议中国烹饪协会在挖掘中华饮食文化时,视野一定要象这部纪录片那样放得更宽、更高,把大众“舌尖”与“心头”的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把我们的视野从饮食本身扩展到饮食背后的社会,从企业的传承与创新扩展到广大民众的感受与参与。

    执行总编导张铭欢表示,对这样一档纪录片的整体要求是将美食作为窗口来展现中国的文化,让国内外的人们都能够更好地认知中国的文化,认知中国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要求有情感的共鸣、有共同的认同,这是在拍摄之前所有创作人员的一个共识。在片子拍摄过程中,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尊重食物、尊重生命、尊重生活”。他回忆,2011年6月份摄制组前往中国烹饪协会,协会领导给予了特别热情的接待,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其中有一本1995年出版的烹饪辞典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本辞典目前市面上已经见不到,但其中对很多食材都做了很准确的描述,让摄制组收获很大。中国烹饪协会帮助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到的专家对于《舌尖上的中国》剧组帮助非常大,专家们深入浅出介绍很多专业知识。通过介绍感觉所有的食物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中国的饮食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必须要能够呈现中国人的一些气质和中国人的美好精神,怎么把这些结合好?通过调研座谈得到了非常深刻的体验。他最后强调,不管是已经做的《舌尖上的中国》,还是以后做的任何片子,电视台、包括创作者都离不开行业组织、社会大众、专家学者的支持,做文化不是电视台一家的事,是大家共同的事,只有一起努力,才能产生一个好的结果,让观众满意!


张铭欢

    邢颖主任在主持研讨会的过程中指出,之所以《舌尖上的中国》能够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得益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背景,同时也符合中央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使得这部片子贴近了大众,贴近了时代,贴近了生活。这部纪录片为什么会得到了草根百姓的强烈拥护,是因为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大家现在处于一个浮躁的社会,每人又面临着巨大的环境的压力,因此在心灵上、情感上,总有缝隙,总有苛求,总有饥饿。这部片子恰恰是通过舌尖触动到了心灵,勾起了不同角度、不同人群的情感交流,无论是怀旧的,还是眷恋的,无论是对今后生活的丰富联想,还是对当下情感的无限寄托,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如果这部片子仅是在电视人中产生反响,那它只是拍摄技术层面的成功;如果仅是在教授学者、院校方面产生反响,那它就是理论化、精炼化了的成功。现在它同时在厨师队伍中,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均产生反响,则是贴近了共同的社会背景,触及了社会的基因。所以这部片子所带来的启迪,已经远远超过播出这部片子本身。这一点完全契合苏秋成会长有关于“用文化力量来推动餐饮产业”、“大力发展餐饮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再要求,我觉得这也对我们专家工作委员会提出了新的要求。邢颖主任代表专家工作委员会郑重表态:一定会认真总结会议成果,在更大的层面进行宣传,同时按照苏会长的要求,做好与央视的配合,共同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弘扬恪尽职守。


邢颖

    研讨会上,大家还结合中国烹饪协会正在推动的将中国饮食文化列入孔子学院授课内容、加快推进中国烹饪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工作进行了讨论。

 

打印】   【返回顶部】   【关闭
名厨频道
湘菜大师郑
湘菜名厨厨
湘菜名厨周
湘菜名厨刘
湘菜名厨陈
湘菜名厨童
 
专家团队
 
联系我们
 湖南美食网_湖南菜厨政管理团队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高桥大市场西
 网址:www.zghnc.com

友情链接
合作媒体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2010-2028 © [湖南美食网
湖南美食网是一家非盈利性传播机构,没有授权其它任何机构和个人开展其它营利项目。
本站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通知我们将会在24小时之内处理.
网站ICP备案号:湘ICP备2024042453号